【艾维缔®A&D Technology Corporation查货热线+86-0313-5935521/520EPIGENETICDNARNAPROTEINMethPrimer

FAQs
下载中心
艾德课堂
客户留言
表观文献
表观讲座
FAQs>艾德课堂
026.抗体标记如何选用直接法和间接法
        很多免疫学技术依赖于标记抗体的使用。对抗体进行标记主要是用于抗原的定位分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对混杂有大量其他分子的样本中的抗原进行定量检测。由于抗体与其相应抗原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因此带有易识别标记物的抗体可以定位分析抗原,并且是一种理想的快速价廉的定量测定方法。需要使用标记抗体的三种方法,即免疫染色法、免疫印迹法和免疫分析。此三种方法均能定位复杂混合物中的抗原,而且通过适当的对照也能定量测定。就免疫染色法而言,其目的就是定位正常细胞环境中出现的抗原。在此背景下,所有抗原均暴露于抗体,而抗体只和相应的抗原结合,标记后的抗体则能够准确定位抗原。免疫印迹法是将复杂的蛋白混合物经过变性和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至膜上,然后利用标记抗体即能从一系列蛋白区带中检出所要研究的抗原。免疫分析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显示或捕获抗原,然后用标记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上述技术均依赖于标记抗体来定位抗原。
        当准备采用这些方法时,首先应确定利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来定位抗原以及选用何砷标记物最适合该项技术的要求。下面将讨论这两个问题。
        检测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将抗体经过纯化,再用一种易于识别的示踪剂标记,然后使其直接与抗原结合,通过检测抗体上的标记物来测定相应抗原。在间接法中,抗体既不用标记也无须纯化,当其与抗原结合后经过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再通过二级试剂如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抗体或蛋白A、蛋白G等来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上述过程中,与抗原结合的抗体称为第一抗体(简称一抗),当其用于直接法时经过标记,而在间接法中则未标记;与一抗结合的抗体称为第二抗体(简称二抗),在间接法中常被标记。
直接与间接检测法
        直接法或间接法的选用取决于实验条件。在直接检测法中应用标记的一抗可减少操作步骤,且不易出现背景问题,但敏感性低于间接法,而且所用的每一种抗体都必须分别进行标记。反之,间接法敏感性高、标记物的应用范围广,且一抗未经标记,故可避免其活性下降。因此,多数情况下用间接法。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选用

检测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标记位置
标记一抗
标记二抗
优点
检测步骤较少,背景低
敏感性高,标记物应用范围广、一抗无需标记,较易掌握
缺点
敏感性偏低,每一种抗体均需分别标记较难掌握
背景较高

        当使用标记二抗时,无须自己制备标记反应试剂,可从许多厂商购买。有关试剂可大批量制备并经过检定,经济实用。因此只要有可能,推荐使用间接法和商品化试剂。
        有时,必须使用直接标记的抗体。最常见的情况是共定位研究,即需要在同一细胞或组织标本中定位分析两种或多种抗原。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抗体都需经过纯化并标记不同的示踪物,以便对相应抗原的位置做出对比。此外,当背景因素影响结果时,使用标记的一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在免疫分析中,必须使用标记的一抗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网站导航 | AAT Bioquest | IVDSHOW | Abnova | Active Motir | BioVision | Cayman | Caisson | Cyanagen | Equitech-Bio | Epigentek | Jackson | GeneMarkBio | Trevigen | ProSpec | ZYMO | [More>...]

 
 

版权所有:艾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Tel:+86-0313-5935520 /0313-5935521 ADD: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东60米艾德园1951545998@qq.com P.C.:102206 网站管理 企业邮箱 微博 微信 易企秀 视频号 BiliBili-IVDSHOW 抖音

战略合作单位:【喀斯玛】【动物所】【清华】【北大】【北医】【农科物资】【供应室】【军科院】【WLT】【RJ2.0】【首医】【厦大】【广中大】【东大】【高校竞价】                                    

微信号:AD-Bio 订阅号:Bio-888 工程师:hugasis 工程师:JC57225208 工程师:15968826961 视频号:艾维缔 BiliBili实验视频

 

备案号:ICP11015760号-1  客服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免责申明: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不得用于人类或动物之临床诊断或治疗,仅可用于工业或者科研等非医疗目的。(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产品除外)

22.1K